Freezing

Freezing

Freeeeeezing......
twitter
github

关于贝叶斯公式的一些想法

image

在总概率公式的假设下,我们得到了著名的贝叶斯公式,这是概率论中的一个著名定理。该公式首次出现在 1763 年英国学者托马斯・贝叶斯(1702–1761)去世后发表的一篇论文中。

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公式可能显得平淡无奇;它是从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总概率公式的直接推导。然而,它的名声在于其实际和甚至哲学上的重要性。

让我们首先考虑概率 P (B1B_1​)、P(B2B_2​) 等等。这些代表了我们对每个事件 Bi​ 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信念,在我们获得任何额外信息之前(也就是说,在我们知道事件 A 是否发生之前)。现在,假设我们收到的新信息表明事件 A 确实发生了。这条新信息使我们能够更新对每个事件 BiB_i 发生可能性的评估。

这种重新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一个最初被认为不太可能的情况,一旦某个特定事件发生,可能会突然变得非常可能(反之亦然)。贝叶斯公式提供了一种量化这种变化的方法。

为了使这一点更直观,让我们将事件 A 视为 “效果”,而事件 B1​、B2​、… 视为可能的 “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总概率公式可以被视为从原因推导到效果的推理。它帮助我们计算基于可能原因 (BiB_i​) 的效果 (AA) 发生的概率。

另一方面,贝叶斯公式则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是从效果推导到原因。现在我们知道 “效果” (AA) 已经发生,我们想要弄清楚众多可能的 “原因” (Bi​) 中哪个是最可能的。这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贝叶斯公式告诉我们,每个原因的概率与其产生观察到的效果的可能性成正比。

例如,想象在某个地区发生了一起犯罪。根据现有记录,嫌疑人可能包括汤姆、大卫等人。在不知道犯罪具体细节之前(我们称之为 “事件 AA”),警方对每个人作为罪犯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相当于初始概率 P (B1B_1​)、P(B2B_2​)、…),基于他们的前科记录。然而,一旦犯罪细节被知晓,这一评估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最初被认为可能性较小的汤姆,现在可能成为主要嫌疑人。

从这个讨论中,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个公式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在统计学中,我们依赖收集到的数据(“效果” 或事件 AA)来寻找感兴趣问题的答案。这本质上是一个 “从效果中寻找原因” 的过程,而这正是贝叶斯公式证明其有用之处的地方。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